奔跑在奋发有为的赛道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8年综述

4月的山城重庆,吸引了一大批勇于创新的年轻人,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争夺赛于4月9日在重庆大学举行。本届大赛自2022年4月启动以来,共有来自111个国家和地区、4554所院校的340万个项目、1450万名学生报名参赛,参赛人数首次突破千万。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办8年来已经吸引了943万个团队和3983万名大学生参赛。这个赛事已经成为中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平台,为许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提供了创新创业的机会。

赋能乡村振兴

传承红色精神

2017年8月,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总书记勉励他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经过在中国大地的探索和努力,这些青年创业者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兰雨潇参加比赛后回忆起总书记对他们的鼓励:“创业是一个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总书记的话让我们倍感鼓舞,我们要坚定信念,志存高远、奋勇向前。”

自2017年以来,由于鼓励更多青年学子离开实验室,深入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城乡社区,接受思想教育、加强实践锻炼,因此大赛设立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这一赛道让人们有机会前往延安、古田、井冈山、西柏坡等地。在过去的5年中,共有177万支团队、813万名大学生积极参与到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中。

贵州大学的“博士村长”项目在第六届大赛中荣获金奖,该项目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旨在通过将科研与扶贫有机结合,推动产业振兴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该项目在贵州全境展开扶贫工作,服务次数累计达上万次,真正做到了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祖国大地,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改变。

在疫情防控期间,电子科技大学的"沈厅筑梦家庭农场"项目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直播带货,创新了“红旅”赛道精准扶贫模式。一个月内,他们成功帮助果农销售了超过1500万公斤的柑橘,为当地增加了6万个工作岗位,实现了销售收入增长了5倍。在这一过程中,乡亲们既是朋友又是同事,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各地各高校结合红色资源优势,利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百年好合”项目是在井冈山老区展开的,该项目充分利用了当地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林地,打造了一个以“大百合生态农业+旅游”为特色的产业模式,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项目的成功,项目团队领导者赵延宽目前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继续为革命老区的发展作出贡献。

截至去年8月,已有98万个创新创业项目与255万余户农户以及6.1万余家企业进行了精准对接,并签订了7万余项合作协议。这样的“红旅”早已发展成为一门融合了党史教育、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的“思政金课”,为更多青年学子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紧跟时代需求

贡献青春力量

■涌现了许多密切关注前沿科技、致力于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项目

东莞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款智能运动头盔,其中应用了点阵结构缓冲层。与中国队上一代雪车头盔相比,这款头盔减轻了500-700克,并且安全性能提升了25.1%。该头盔已经被中国雪车队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使用。这个团队由多个学院和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是一个新工科复合型学科交叉团队。他们用了4年时间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实现了头盔的国产化转型。

钟宇航表示:“让我国运动员在参加自己国家举办的冬奥会时能戴上国产头盔,这不仅仅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我们自信的体现。”钟宇航是众多创新创业学子的代表之一,他的言论代表了广大学子的心声。

这些成果来自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南昌大学中科光芯研发了硅基无荧光粉发光芯片,天津大学的团队成功研发全球首款体内可视化小口径人工血管,而北京理工大学则研制了我国首套卫星通信阵列参数矩阵并行测量仪。

在过去的8年里,一些项目在大赛中崭露头角,它们紧跟科技前沿,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展开工作。这些项目涉及学科交叉和跨行业创新,展现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轮工业革命重点领域的最新趋势和成果。

近8年来,一项大赛在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教学再到服务国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场比赛以激励教学、推动学习和促进创新为宗旨,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新范式。此举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了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使得高校肩负起了重要的责任。一位高校领导表示:“学校通过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助力学生创新创业,努力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和团队。”

本次大赛强调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重要性,对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据介绍,本次大赛进一步强调了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加强了对“四新”引领的重视,面向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特别设立了产业赛道,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近8年来,“互联网+”大赛架起了高校和产业之间深度融合的桥梁,推动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了大学生更高质量的创业就业。此举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将他们的“青春梦”和“创新创业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加强国际交流

构建开放平台

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107个国家和地区的1340所学校、7944个项目和25260名参赛者报名参加。

来自英国的威廉是上届大赛的季军,他代表海外选手参加了本届大赛同期活动——世界青年大学生创业论坛,并分享了他参赛的体验。他表示,“‘互联网+’对我来说是一次改变人生的经历,也让我了解到中国是一片研究环境科学的沃土。”如今,他正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从第三届比赛首次引入国际赛道,到第六届比赛首次以国际名称举办,越来越多来自海外的创新青年汇聚在这一舞台。随着“互联网+”赛事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该比赛已成为促进世界大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也是世界大学生展现青春追梦、共同创造未来的重要平台。

本届大赛除了中国高校外,也吸引了来自107个国家和地区的1340所学校、7944个项目、25260人报名参赛。与2021年相比,参赛项目数和参赛人数分别增长了44%和62%。随着规模的增长,参赛项目的质量也十分出色,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百强大学在内,共有2873个项目报名参赛,占国际项目总数的37%。这一大赛已成为世界大学生高度关注、广泛参与的创新创业赛事国际品牌,有效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肤色的大学生之间进行跨时空的创新创业交流。

在本届大赛的六强团队中,有两支国外队伍展现出了出色的项目成果。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带来了智子科技—电源自动化设计软件平台,该平台实现了从需求到样机的全自动化研发,成功将电源研发成本减少了一半,周期缩短了一半。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则开发了临床级直肠癌诊疗评估一体化AI系统,可用于直肠癌手术术前决策与手术规划等。这些成果在本次大赛中十分亮眼。

在本届大赛冠军争夺赛期间,还举办了第四届教学大师奖、杰出教学奖和创新创业英才奖颁奖典礼,首届世界青年大学生创业论坛,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等同期活动。这些活动邀请了创新创业教育知名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代表、历届大赛冠军以及海外名校代表等共同参与并交流经验。

在过去的8年里,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见证了大学生参赛人数从20万增长到3983万,团队数量从5万增加到943万。这一发展记录着当代大学生的奋发向上,展现了青年在创新创业中闪光的精彩故事。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18个小项目,添加微信:  zgshops  备注:  学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8170876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gshops.com/719.html